最新HGVS基因突变命名规则速览
卖萌控的博客
点击这里进入电脑版页面!体验更好
最新HGVS基因突变命名规则速览
2021-12-1 萌小白


导读:随着二代测序技术临床应用的不断增加,越来越多与癌症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突变被鉴定出来。将基因突变的结果更好地转化为实际临床应用,统一而通用的突变命名规则就显得尤为重要。人类基因组变异协会(HGVS:Human
Genome Variation Society)规则是目前学术界所公认的命名规则。



从不同的维度出发,相同的基因突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,例如,参考序列的不同、表现层次的不同(DNA、RNA或者蛋白质水平)都会导致突变的表现方式产生差异。



目前,通用的参考序列主要包括:基因组参考序列(以前缀“g.”表示)、cDNA参考序列(以前缀“c.”表示)、非编码DNA参考序列 (以前缀“n.”表示)、RNA参考序列(以前缀“r.”表示)、蛋白质参考序列(以前缀“p.”表示)。



参考序列的选择非常重要。在DNA水平描述突变时,内含子与相邻外显子的关系对于临床研究往往非常重要,为了能更好地阐明内含子的变异,通常会选择cDNA作为参考序列,这是因为以cDNA作为参考序列,能够更好的描述内含子中突变碱基与相邻外显子之间的关系。另外,基因突变也常以蛋白质水平的变化进行描述。



结合临床常用的描述基因突变的参考序列,我们将会重点从cDNA层面以及蛋白质层面就不同突变的类型分别进行举例说明。


以cDNA为参考序列的突变表达方式


此外,为了更好地理解内含子中碱基突变的表现形式,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DNA序列中各碱基所处的位置,如下图所示:






核苷酸编码示意图



在图中可以看出,从起始密码开始到终止密码为止,外显子序列的编号是连续的,而5'非翻译区、3'非翻译区以及内含子区的编码都是与外显子序列的编码密切相关的。



因此,内含子中碱基的替换、缺失、插入等突变的表现形式就可以分别表示为:c.36+1G>T(c.36前一段编码区域或者说前面一个外显子的最后一个碱基位于编码区36位,+1代表这个外显子挨着的后面的内含子的第一个碱基);c.(4071+1_4072-1)_(5154+1_5155-1)del(表示两个外显子之间的序列发生缺失);c.37+1_37+2insATC(表示在“37+1”与“37+2”位点间插入碱基ATC)。


以蛋白质为参考序列的突变表达方式


以上内容从不同维度(DNA&蛋白质水平)总结了常见突变类型的表现形式。研究证明,有些特定的突变形式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,而有些基因突变位点又与肿瘤的靶向治疗息息相关。未来,测序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,能够挖掘出更多的药物作用靶点,因此基因突变命名规则的统一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。期待未来在测序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的基础上,能够挖掘出更多的药物作用靶点,为肿瘤的精准治疗提供更多的帮助。



1.Horaitis O,Cotton RG:The challenge of documenting mutation across
the genome: the human genome variation society approach. Hum Mutat 2004,
23:447–452



2.Shuji Ogino, Margaret L. Gulley:Standard Mutation Nomenclature in
Molecular Diagnostics. Journal of Molecular Diagnostics, Vol. 9, No. 1,
February 2007.



发表评论:
昵称

邮件地址 (选填)

个人主页 (选填)

内容